這支名為重寫規則」(Rewrite the rules)的影片,甩棒、扯爛球衣、吐舌、激情反而成為場上焦點,老派、低調、「尊重」對手等棒球百年「傳統」價值,反而在此時受到挑戰,「就讓年輕人盡情打球吧」、「這是個嶄新的世界」等訊息由有「The Kid」外號的名人堂選手小葛瑞菲(Ken Griffey, Jr.)道出,格外具有說服力。此外,職業美式足球NFL在經過數年不准球員做出「過當」慶祝動作,甚至祭出「違反運動精神」的罰則(unsportsmanlike conduct) (犯規方後退15碼),因而被球迷嘲笑其縮寫其實是(No Fun League)之後,也在2017年賽季開始放寬了相關規定。

這或許代表了我們將迎接來一個更具表演與娛樂性質的職業運動舞台,但運動組織或是職業運動球隊老闆等握有權力者,也許對外在形式的身體展演有所鬆綁,但對其生財工具——也就是運動員的身體規訓——卻是與日俱增。

球員的皮膚能不能有品牌露出?

中國足協跟隨娛樂圈的腳步,以健康文化教育為由,今年初起頒布禁刺青令,韋世豪、郜林等球員已經紛紛在三月份對威爾斯的友誼賽中纏起紗布「遮羞」。中國對於其人民的管控毋需多言,但上星期,網路上也流傳著一張「中信兄弟二軍守則」,其中第二條就載明,禁止球員刺青和把頭髮染成特殊顏色。

中國足協跟隨娛樂圈的腳步,以健康文化教育為由,今年初起頒布禁刺青令。圖為有刺青球...
中國足協跟隨娛樂圈的腳步,以健康文化教育為由,今年初起頒布禁刺青令。圖為有刺青球員郜林。 圖/新華社

或許你以為一向與嘻哈文化有緊密連結的NBA,應該是對刺青等自我風格展現給予高度自由的,但其中仍經過一番衝撞。自從艾佛森(Allen Iverson)登堂入室NBA之後,渾身刺青與bling bling的嘻哈風格就讓NBA高層膽戰心驚,其官方雜誌《Hoop》在1999年耶誕特刊中,甚至將AI身上的刺青、耳環、金鍊予以噴霧處理,以符合其「企業形象」。

不料,19年後,NBA再頒禁令,日前經由球員史密斯(J.R Smith)在IG上揭露,NBA已經對他下達警告,如果新球季他不把小腿上的潮牌Supreme刺青遮住的話,將會遭到罰款處分。不過戈塔德(Marcin Gortat)小腿上的喬丹飛人刺青、安東尼(Carmelo Anthony)左肩上的華納兄弟(Warner Brothers)的WB、甚至是厄文(Kyrie Irving)左手下方的影集《六人行》(Friends)字體、到目前為止倒都沒事。

就在NBA開放球衣胸前廣告之際,對於球員身體權卻是越加監控,特別是當與聯盟利益有所衝突之時。NBA在與球員工會的協商後就明白宣示,任何商業、宣傳甚至公益募款的標誌、圖案不得在比賽中展示,身體的自主與展演,雇主究竟能干預到什麼程度?球衣能賣廣告、球員的皮膚就不能賣(尤其史密斯還否認有收到Supreme的任何費用)?什麼可以、什麼不可以?尺寸多小才可以?此舉儼然暗示著訊息審查的舉措。如果皮膚能管,那麼更進一步來問,對於球員的健康狀況是否有權調閱?

本季轉戰快艇隊的戈塔德(左)右小腿上有著喬丹品牌的飛人刺青。 圖/路透社
本季轉戰快艇隊的戈塔德(左)右小腿上有著喬丹品牌的飛人刺青。 圖/路透社

運動員的身體不是他的身體

「當然可以囉,球員是球隊的資產呢!」、「球隊可是花大錢簽下來的球員呢,難不成球隊要養一個痛痛人?」我想會是常見的答案。

職業運動員,尤其是明星選手,因為其高薪之故,我們往往忘了他們也是勞工,包含基因檢測、醫療測試等健康資料屬於隱私的範圍,除本人同意或本人自行提供,醫療單位是無法提供相關資料給雇主的。但職業運動員往往「被自願」提供相關資料,尤其是曾經受傷的部位,甚至是轉會、交易與簽下自由球員合約前的健康檢查都已經是常態,放棄自己的隱私權,方能決定其「市場價格」。

儘管我們個人皆可主張隱私,但因為職業運動這項產業的特殊性,也就是運動員不但是勞力,更是生產工具本身,所以使得資本家主張其相關權利似乎顯得更為合理,畢竟他們可是砸下大錢同時包下這些「生產工具」和「勞力」的。但如果依此邏輯,除了身體之外,也同樣會影響運動員表現,也就是生產工具產出的心理狀態,運動員是否也該放棄自身的隱私,以換取雇主信任、藉此換取薪資報酬?

勒夫(中)曾公開自己的憂鬱病史,呼籲人們注重心理健康。 圖/路透社
勒夫(中)曾公開自己的憂鬱病史,呼籲人們注重心理健康。 圖/路透社

過去幾個月,越來越多運動員以過來人的立場,歐卡佛(Jahlil Okafor)、迪羅森(DeMar DeRozan)、勒夫(Kevin Love)等等公開自己過往憂鬱病史,希望鼓勵後輩們勇敢面對自己的脆弱與黑暗,儘管NBA聯盟方面已經宣布,會與球員工會合作保障球員隱私,但這卻無法阻止部分球團老闆,希望未來體檢報告中納入心理健康病史報告的聲音。

所以,運動員的生理與心理健康資訊的揭露,究竟該到什麼程度?雇主步步進逼之下,工會究竟是否有力抵擋越趨全方位的身體規訓與操控?高額工資的背後,職業運動員必須以犧牲做為個人、甚至一般勞工享有的權利來換取。當運動高度職業化、運動員身體徹底商品化的時候,運動員與自己的身體逐漸疏離,也必須以商品「物」的邏輯看待,距離為「人」也將漸行漸遠。

畢竟,運動員,你的身體真的不是你的身體,你的心理也終將被占據。

運動員,你的身體真的不是你的身體。圖為史密斯。 圖/路透社
運動員,你的身體真的不是你的身體。圖為史密斯。 圖/路透社【轉載自聯合新聞網

發佈留言